許多人聽到卡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帕海貝爾那首動人的旋律
事實上這首帕海貝爾的作品最原初是為弦樂團而作,並非鋼
琴曲,現在所聽到各種鋼琴的版本都是後人所改編的,所以
,想瞻仰原曲,應該去大陸書店翻翻總譜,聽聽弦樂版 XD

原曲名為:Canon and Gigue in D,D調卡農與基格舞曲

所以卡農並不是曲名,而是一種曲式,這點觀念要有。



Ⅰ:卡農曲(Canon)
Canon 一字起源於希臘,是「規則」或「法則」之意。當
一個曲調在既定的節拍與特定的音程之後,一聲部或更多聲
部的模仿而形成的複曲調樂曲,總稱為「卡農曲」。

Ⅱ:創意曲(Invention)
Invention 一字,是「構想」或「創造」之意。即根據從「構
想」(曲思)產生的動機或主題以及與它對比的「對位」,利用
各種模仿技法以反覆或模進去進行開展,然後創造出一個音樂世
界。

Ⅲ:賦格曲(Fugue)
Fugue 一字起源於拉丁文 Fuga ,是「逃脫」或「遁走」之
意。其結構要點是以一主題「穿梭」在整個樂曲之中,因此亦
可取其意譯稱為「遁走曲」。它是二聲部或更多聲部,藉對位
技法將主題予以開展的一種複音織體之曲式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content.edu.tw/senior/music/tn_nn/form/fm06030000.htm

Canon and Gigue in D - 10/16/1998
卡農並非曲名,而是一種曲式,字面上意思是「輪唱」,簡單的講,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
律依次出現,交叉進行,互相模仿,互相追隨,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。

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(帕海貝爾, 1653-1706) 的卡農,
全名是"Canon and Gigue in D"。Gigue是吉格舞曲,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,我印象裡
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。

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,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。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。

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,在今天已少有人聽。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
曲家時,他很少被排上名。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,卡農曲長僅五分鐘,
是微不足道的小品。諷刺的是,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。

卡農旋律簡單樸實,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,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。樂曲中還有一
點值得一提,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,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。

我曾經以為:吹(或拉)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,不但免背譜,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
。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裡,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,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,
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。

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,三百年後,魅力依然不減,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
品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music.h2friends.com/canon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in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